当前位置:首页 > 最新内容 > 正文内容

“童颜针”市场激战正酣:百亿市场如何平衡安全与增长?

4小时前3

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

  随着我国求美者的自我认同和个性审美日渐成熟,近年来,美学需求日趋增长,从玻尿酸、胶原蛋白、肉毒素到再生制剂等产品密集上市,医美行业正经历着技术升级带来的深刻变革。

  其中,再生类产品已成为驱动医美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头豹研究院的预测,中国大陆医美再生注射剂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迎来快速增长,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5.2亿元,2021至2025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54.73%。

  现阶段,国内已有八款再生医美针剂获批上市。包括三款“少女针”,分别是华东医药的伊妍仕、谷雨春的塑妍真和四环医药的PCL微球;以及五款“童颜针”,分别为圣博玛艾维岚、爱美客的濡白天使、江苏吴中(维权)的艾塑菲、高德美的塑妍萃和普丽妍的普丽妍。

  日前,高德美宣布旗下塑妍萃在我国全面上市,“童颜针”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。在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,行业规范也面临更高要求。如何在市场爆发期守住安全底线,成为全行业共同面对的课题。

  中日友好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马力向21世纪经济报道强调,“求美者在选择产品时应充分了解其特性,考察医生注射经验与技术;术后严格遵循按摩、禁忌事项及复诊要求。更重要的是,务必关注产品、医美机构和医生资质的‘三正规’标准,避免因选择低价或不合规机构,为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风险。”

  竞逐百亿元市场

  医美再生注射类产品通常以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,通过微球形态注入真皮层和/或皮下组织,激发人体自身胶原蛋白再生,实现紧致肌肤、抗衰美容的效果。聚乳酸(PLA)、聚己内酯(PCL)、聚乙烯醇(PVA)等人工合成聚合物,是该领域的常用材料。

  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、复旦大学丁建东教授日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介绍,“聚合物材料由于其特性与皮肤组织的匹配性,在医美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。其中,聚左旋乳酸有助于刺激皮肤活力再生,因此备受关注。”

  2021年,圣博玛的聚左旋乳酸产品艾维岚和爱美客的左旋乳酸-乙二醇产品濡白天使先后获批。也是在这一年,我国“童颜针”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。据沙利文分析,中国医疗美容用PLA产品基于出厂价格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了人民币1.1亿元。

  2024年,我国“童颜针”市场迎来爆发,三款产品先后获批。1月,江苏吴中代理的聚双旋乳酸产品艾塑菲成功获批;9月和11月,注射用聚左旋乳酸填充剂品牌塑妍萃、普丽妍申报的“聚乳酸面部填充剂”先后获批。

  随着产品获批上市,市场扩容效应显著。公开资料显示,2024年4月,艾维岚相关主题的分享会上,公司曾介绍,这一产品的累计销售数量已达到21.33万支。按照产品1.8万元至2万元的单价估算,这一产品三年创造的商业收入在40亿元之上。同时,按照艾维岚注射三次维持两年的治疗历程来判断,国内累计用户约7万。

  爱美客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数据显示,濡白天使所属的凝胶类注射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2.16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5.01%。此外,江苏吴中更是凭借其代理的艾塑菲的市场表现,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5500万元至8000万元,成功扭亏为盈。

 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企业也在加速布局。日前,爱美客发布公告称拟收购REGEN Biotech的控股权。而REGEN Biotech的核心产品艾塑菲,这一国内首款获批进口“童颜针”,正由江苏吴中代理。随着爱美客收购REGEN Biotech逐渐落地,未来艾塑菲代理权花落谁家,尚待观察。

  此外,国内尚有多家厂商布局产品竞逐这一市场。其中,华东医药在2024年5月披露信息显示,旗下聚左旋乳酸胶原蛋白刺激剂Lanluma于2020年获得欧盟CE认证,已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销售,且在2022年12月已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先行获批落地,目前已顺利通过国际合作临床试验备案,开启全国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阶段。

  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规范

  医美再生领域的快速崛起,既得益于其“自然抗衰”的临床效果,精准契合了当代求美者“美而不假”的核心诉求,也离不开其作为高附加值品类的巨大商业潜力。然而,随着市场热度不断攀升,“馒化(FOS)”、结节等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。

  “在正规、规范的操作和注射技术加持下,医美再生类产品的并发症风险可大幅降低。国际统计数据显示,正确使用前提下,结节发生率低至十万分之四,这也凸显医生专业培训的重要性。”马力表示,求美者也需建立对再生材料的正确认知,并遵循术后按摩、术后禁忌和定期复诊等注意事项。

  此外,马力也强调传递正确信息的必要性,“针对网络上繁杂且良莠不齐的信息,医生有责任向求美者科普产品特性,帮助其理解再生类产品带来的渐进式效果,减少认知误区,更好地服务高端求美需求。”

  值得关注的是,在社交平台上,不少求美者分享了“童颜针”的使用经历,其中不乏因不当使用导致的不良案例。例如部分求美者反馈“用童颜针打泪沟,变成了印第安纹”、“打的额头,感觉位移到鼻梁也肿肿的”、“打了口周,已经变成蜜蜂小狗了”……

  21世纪经济报道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发现,已上市的五款“童颜针”均有明确的适应证范围。其中,圣博玛的艾维岚(注射到真皮深层)、爱美客的濡白天使(真皮深层、皮下浅层及深层注射填充)、江苏吴中的艾塑菲(注射到面部真皮深层)、普丽妍的普丽妍(注射到鼻唇沟部位真皮深层)均用以纠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;高德美的塑妍萃用于真皮深层、皮下层注射,以矫正中面部容量缺失和/或中面部轮廓缺陷。

  高德美中国医学部负责人范虹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强调,“企业严格遵循中国获批适应症开展业务,并倡导基于实证证据科学地使用产品。”

  马力也表示,过去中国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些产品,医生会依据专家共识和国外同行经验分享进行超适应症使用的情况。但对于像刚上市的塑妍萃这类产品,当下还是应按照说明书和标准化培训流程,在规定的适应症范围内合理使用。

  “超适应症使用是建立在医生前期积累了大量经验,并且经过与国外同行交流、回顾文献,以及自身对产品使用熟练的前提条件下,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的治疗工作。”在马力看来,医学本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,相信在行业达成共识的前提下,随着国内对产品使用经验的逐步积累,一方面从公司层面申请到更多的适应症,另一方面医生也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为求美者带来更多产品的相关应用。

  在这场“美丽经济”的竞赛中,更需要平衡好技术创新和安全规范的关系,如此,方能更好地契合求美者需求,从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。